电机发生异常振动的原因(电机轴向振动大原因分析)
今天一上班,小K就赶去见沈女士,问有没有大型电机振动的信息。沈女士想尽一切办法把它传给小K,小K大概看了一眼就匆匆走了,说他要把检测记录复印一份。

后来沈女士了解到,一台高压电机通过了工艺测试,但上市后出现了振动。针对类似的突发情况,沈女士重新梳理了关于下电机振动的知识,并分享给大家。

振动是电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。电机振动的原因有两个:机械和电磁.如何区分电磁原因和机械原因?“断电法”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检查方式。

电机振动的危害
电机振动会加速电机的轴承磨损,使轴承寿命大大缩短;正常使用
电机振动会使绕组绝缘性能下降.
电机端部松动,导致端部绕组之间相互摩擦,降低绝缘电阻和绝缘寿命缩短,严重时造成绝缘击穿.
造成被拖机械的损坏。

电机振动的机械原因
基础紧固不牢,基础台倾斜不平;
轴承损坏,转轴弯曲变形,电机轴心与其拖动的机械轴心不一致;
定转子铁芯磁中心不一致,转子动平衡不良等。
转动部件不平衡主要是转子、联轴器、联轴器和驱动轮(制动轮)不平衡引起的。

联动部分轴系不对中,中心线不重合,对中不正确。这种故障主要是由于安装过程中对准不良和安装不当造成的。
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一些联动部件的中心线在冷态时重合,但运行一段时间后,由于转子支点和基础的变形,中心线又被破坏,产生振动。

底座和端盖重要支撑的制造误差或运行变形。由于底座、端盖等重要转子支架配合面的形位误差超差,特别是大中型电机长时间运行后底座、端盖变形,轴承在电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干涉力,导致电机振动。

与电机连接的齿轮、联轴器有缺陷.这种故障主要表现为齿轮啮合不良、轮齿磨损严重、轮对润滑不良、联轴器歪斜错位、联轴器齿形齿距不正确、间隙过大或磨损严重,都会引起一定的振动。

电机本身的结构的缺陷和安装的问题。这类故障主要表现为轴颈呈椭圆形,轴弯曲,轴与轴瓦间隙过大或过小,轴承座、基础板、部分基础甚至整个电机安装基础刚性不够,电机与基础板固定不牢,地脚螺栓松动,轴承座与基础板松动等。

对于轴瓦电机,轴与轴瓦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,不仅会引起振动,还会使
轴瓦的润滑和温度产生异常。电枢不平衡。

●由于旋转时不平衡质量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,使轴承上作用有一个旋转力,造成了电机和基础的振动。

●当气隙不匀、主极固定不紧或机座、端盖的刚度较差时,都会造成振动加剧,因此检查发现转子不平衡时,必须重新进行动平衡。

●电机拖动的负载传导振动。例如:汽轮发电机的汽轮机振动,电机拖动的风机、水泵振动,引起电机振动。

电气因素导致的振动
●三相电压不平衡,电动机单相运行。
●三相电流不平衡,各相电阻电抗不平衡,电动机不对称运行。
●电动机重绕后绕组接线错误,转子鼠笼断条,短路环开裂等。

●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相间、对地,同步电机励磁绕组匝间、对地及联接错误,笼型异步电动机转子断条及铁心变形造成定、转子气隙不均,均会表现为气隙磁通不平衡从而造成振动。

●直流电机极靴下磁通的纵振荡产生的电磁力,通常具有齿频率,尤其是定子是开口槽的情况,磁通脉振增加,极易造成交变磁拉力。另外,由于直流电动机固定在机座上的主极是集中质量,在交变磁拉力和主极集中力的作用下,使机座产生挠曲和横向振动。

设计上采用非均匀气隙、电枢斜槽以及磁性定子开口槽楔,都是减少磁通振荡和振动电磁力的有效措施。

●由于装配气隙不均匀,电机运行时产生单边磁拉力,其作用相当于电机转轴挠度增加。因此保证气隙装配均匀是防止振动的必要措施。

本文为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,欢迎分享转发!